DSC08617  

 

如果我們這一次的見面可能是「最後一次」,還有必要說「再見」嗎?

 



傍晚與朋友們在百貨中的咖啡館中談笑,隔壁桌的小妹妹卻巴了上來,嘴巴沾滿鮮奶油,發出咿咿啊啊的可愛聲音,顯然還不會說話。

 

途中小妹妹舉起「地面濕滑」的板子,開心地玩了起來,帶著她的奶奶一邊和我們說話,一邊看著小妹妹耍寶。


離開咖啡館前,我們對她說:「掰掰!」、「再見!」


她的奶奶也提醒她,一定要跟人家說:「再見」


小妹妹仍然不會好好地說出任何一個句子,但她燦爛的笑容與揮手的動作卻溫潤了我們的心。


不過,為什麼要說再見呢?只是個禮貌而已嗎?


「再」原本就有重複發生的意思,於是到別的問候中「再見」的涵義應該是:希望能再相見


即使現實之中,我們說過多少次的再見,卻可能是再也不見了。




問候的語言中,道別的同時刻意避開「走了」、「去了」,避免負面的詞彙帶來不吉祥的感覺。


所以即使是不一定會再度相逢的人,我們也會說「再見」。


只要還活著的一天,說不定有一天會在某棵樹下、某間騎樓下與對方相逢。


意外、巧遇甚或是刻意的約定,都以「再見」作為相逢的期許。



如果,這可能真的是「最後一次見面」呢?你不覺得該去一下嗎?


「最後一次?對方不是還很健康、很平安,人挺好的嗎?」


「但是你們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了!」


我想起國小與國中加起來同班五年的同學,直到上大學之後,我們在熱門街區的飲料店中碰到他在打收銀機,他用熟悉的鳳眼盯著我看,卻不敢對我說話。


直到一個月後,我又上門買金桔蘆薈時,他終於問我是不是他以前的同班同學。


腦海中浮現以前不懂事時與他起過的衝突,在那之後我們幾乎沒有再說任何話,這麼和平的相認卻是這麼的自然。


「認定是最後一次,還真是悲傷的想法呢.......為什麼不能以『再會』作為期許呢?」


於是,我選擇了將眼前的要事完成,帶著有點依依不捨的心情在筆記本上將「道別的行程」給劃掉。


小學、中學、高中到上了大學,有多少次以為自己不會再與某些人繼續聯絡,或是一輩子不可能深入的認識......


猛一回首,好幾人都留在自己的通訊錄,一段時間就會寫信或聚會。


甚至有天接到某個以為「已經失聯」的人的電話:「喂?是OOO嗎?是我。」


原來他還留著我的電話,並且有空時提醒自己,一定要與我聯絡。


別錯過身邊的良緣,即使對方只是「可能」的未來知己,也有將他留在你的永久通訊錄中,努力的維繫。


是的,維繫是靠努力的。



(生命中也有許多人是連「道別」都來不及說的人呢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詩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